张亮:践行新时代石油青年责任担当

来源:中国化工报     发自:2022-05-07 09:38


 5月3日,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辽河油田建设有限公司电焊工张亮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10多年来,张亮始终秉持“做事情就要做到极致,做工人就要做到最好”的理念,用实干成就梦想,在平凡中彰显不凡,坚守“工匠精神”,践行新时代石油青年的责任担当。

  靠勤学苦练 成为技能专家

  2009年,张亮入职辽河油田成为一名电焊工。那一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他所在车间几乎无活可干。但张亮没有停歇,而是戴上焊帽、拿起焊条,一个人在角落里默默训练,平焊、立焊、横焊,站、仰、蹲、趴……

  焊出一个完美焊口,容不得半点误差。为了增强手腕的稳定性,他坚持做俯卧撑提升力量,还时常在手腕上吊着一块砖头加练,往往练到手臂红肿,吃饭时筷子都夹不住菜。“只有练好技术,才能成为一名好焊工。”张亮说。

  正是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让张亮的焊接水平和能力直线上升,相继掌握了钨极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全自动焊等10余种焊接技能,先后在集团公司、辽宁省和“一带一路”国际焊接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考取了EN287国际焊工资质、国家高级考评员等证书。

  “只要你愿意努力,都会有所建树。”这是张亮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10多年来,他在默默坚守中淬炼本领,成为了电焊行业中的“技术大拿”,为技术工人的成长树立了标杆和典范。

  2018年,他成为高级技师,两年后成为盘锦工匠,同年被评为辽宁工匠。2021年,张亮被聘为辽河油田首席技师,1年后成为集团公司最年轻的技能专家。在张亮心里,这不是奋斗的终点,激励他勇毅前行的动力是成为大国工匠,这是他一直以来的追求。

  用甘于奉献 诠释“劳模精神”

  2017年,辽河油田中标国家重点工程——国内最大口径、最高钢级、最大压力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该工程面临途经黑龙江、辽宁、山东等9个省份,极端严寒的天气、极其复杂的地理环境、中俄两国建设标准,以及线路首次100%采用全自动焊接工艺等多项挑战。

  张亮被公司任命为该项目的焊接技术负责人。面对全新的设备和工艺,他深感责任重大。

  张亮说:“干工作要负责一辈子,要经得起检验。”他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最终在第五天调试出了合适的焊接参数。开工后,他边干边总结,将焊接缺陷汇总成“习题集”,掌握了关键技术。在他的带领下,施工机组实现了连续330道焊口无返修,1481道焊口一次合格率达98%,创下了单机组日焊接41道、月焊接641道焊口的全国纪录。

  5年间,沿着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四处奔走,张亮手机地图中,被焊花点亮的城市已经增长到了43个。他指导的施工机组荣获中俄东线“全线标杆机组”称号,团队也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等奖励。

  用精雕细琢 弘扬“工匠精神”

  没有永远的第一,只有不断地进步。张亮说,要想在高手云集的焊接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只有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丰富施工经验。多年来,他在实践中探索,在挑战中前行,用坚持和勇敢实现了一次又一次技术的新突破。

  2021年10月下旬,在中俄东线南段三标焊接施工时,由于管径较厚,焊接参数调试的过程中,始终存在每层焊接厚度不匹配导致频繁出现层间未熔合、上下接头处较低等问题。经过研究,张亮将坡口尺寸和焊接参数进行调试,提出采用双侧吊装组对,确保焊口尺寸的精准度,最终一举解决该技术难题。从2021年11月至今,该机组焊接一次合格率全线排名第一。

  经过多年一线实践,张亮总结出“锯齿布管、流水线焊接”“小坡口大电流快速焊”等施工妙招,解决了“漠大2座5万立方米储罐制安工程施工技术”等现场施工难题220余项,先后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0篇,申请国家专利21项,其中不等壁厚管线焊接、热焊专用导电嘴改进等20余项成果得到推广应用,累计创造效益近6000余万元。


0
Copyright © 2005-2018 化工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5050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