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观澜高新园未来产业集聚区、梅观创新走廊、汇隆总部基地、汇德金融中心……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如约而至,作为晋级行政区后的首度高规格亮相,龙华以一系列引领创新发展的平台,聚焦海内外创新创业者的目光。
今年1月初挂牌以来,龙华区委、区政府抢抓行政区设立的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依托和放大“深圳中轴”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资源禀赋、产业集聚等诸多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在一系列优厚的政策引导、扶持、激励下,龙华区创新主体数量大幅增长、创新载体规模化态势凸显、行业领军型人才加速聚集、企业培育生态链构建成效卓著,创新创业生态圈加速完善,要素聚集催化出创新创业发展新动力。
湾区腹地,深圳中轴,科技创新,花开正浓。
关键词新兴产业
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今年1—10月,龙华区新兴产业稳步增长,规模持续扩大,整体发展呈上升趋势。经向深圳市发改委了解,龙华区新兴产业企业纳入统计数量为302家。经专业机构对龙华区50家监测企业进行数据采集,监测企业营收同比增长27%。九大新兴产业领域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导作用突出,占监测企业库规模86%,合计营收1186.3亿元,同比增长4%;生物产业合计营收78.4亿元,同比增长17%;新能源产业合计营收41.2亿元,同比增长50%;机器人产业合计营收36.3亿元,同比增长37%;新材料产业合计营收20.7亿元,同比增长17%。
关键词创新主体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更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某种意义上,一城一地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多寡,足以直观呈现其创新竞争力之强弱。
2016年,龙华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188家,居全市第三,同比增长102%,其中91%为辖区内成长企业。从行业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658家,占55.39%;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134家,占11.28%;新能源及节能领域100家,占8.42%。
今年以来,龙华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成效显著,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量达972家,申报量居全市第三,预估认定数达740家、新增数达506家。预计到今年年底,龙华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可突破1700家。
关键词高端人才
今年11月1日,适逢《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施行日,中国版画博物馆人才版画馆、深圳首家区级人才安居服务大厅——龙华人才安居服务大厅正式揭牌,龙华旨在以独到礼遇发出尊重人才的“最强音”,为人才营造龙华全新的“筑梦空间”。
今年1—10月,龙华区新引进院士3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7名,深圳市“孔雀计划”人才50名。至此,龙华区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59名(其中院士5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22名,广东省“珠江计划”人才4名,深圳市“孔雀计划”人才128名);累计引进省、市创新创业团队13个。
其中,以李德林为带头人的深圳首创光伏团队是国内稀缺的专职高效薄膜太阳能电池科研团队与新能源材料研发团队,累计获得38项授权的美国发明专利;集成电路先进封装全自动智能检测研发团队带头人陈鲁,其主导的研发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立项及项目资助1708万元。
关键词创新载体
秉承“政府主导、社会投入、政策撬动”的思路,龙华区投资建设了辖区第一家孵化器,并以最大的政策扶持力度,激活社会与企业力量,广泛参与创新载体建设。
截至今年10月末,龙华区拥有国家、省、市、区四级创新载体共75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中心3家、市级工程中心8家。
企业孵化育成体系进一步完善。今年以来,新增市级孵化器3家,创客空间2家,创客服务平台2家,累计拥有国家、市、区多层次创客服务平台、创业孵化载体46家,其中国家级4家,市级14家,区级28家。
关键词科技金融
融资难、融资贵是中小微科技企业发展普遍面临的难题,而在龙华,中小微企业云集,资金需求旺盛,这一瓶颈表现尤甚。
以“加强科技与金融对接合作,促进科技企业创新发展”为主题,本届高交会,龙华区隆重举办科技金融论坛,通过重点片区推介、银企对接、专家演讲等多种形式,加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风投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论坛同时举行点项目签约仪式,深圳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院、SAS深圳龙华大数据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与龙华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助力龙华区产业创新中心建设。
■龙华创新平台扫描
观澜高新园未来产业集聚区
该区域重点布局生命健康、智能装备制造等未来产业,提升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生命健康、智能制造龙头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总部,打造生命健康和智能制造未来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部经济集聚区和自主创新基地。
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
片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金融、商贸、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打造集高端商务、现代商贸、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国际会客厅”。借力高铁经济,塑造深圳新地标,加快高端要素聚集,优先布局市级公共服务功能,争取资源投入和战略布局,建设具有国际水平和现代化特色的综合型服务片区。
汇隆中心
位于龙华区深圳北站东广场,总建筑面积14.24万平方米,重点发展以高铁经济为依托、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总部经济,未来将重点引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优势传统产业等行业为主的总部企业入驻。
汇德大厦
位于龙华区深圳北站东广场,该项目深圳北站标志性建筑,配套项目共有写字楼、公寓、商业与五星级酒店四种业态,重点发展金融总部、基金、保险等金融业态,打造深圳北金融中心和龙华区基金小镇,以产业金融的资金优势激活龙华发展核心驱动力。
■焦点
“一廊三核多节点”
打造梅观科创走廊
以梅观高速市政化改造为契机,借鉴美国128号公路由“锈带”到“智带”转型的成功经验,龙华区将以梅观路为主轴线,以深圳北站、观澜高新园未来产业集聚区、九龙山产学研片区为战略支撑的三核,依托富士康、华为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打造连接港澳、辐射全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走廊。
梅观科技创新走廊从南至北布局三大核心区:深港科技转移转化区、人工智能产业核心区、未来产业集聚区。
深港科技转移转化区:片区位于深圳北站商务区,以深圳北站为载体,对接深港高端创新资源,打造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同时依托深圳北站汇隆中心、汇德大厦,向北利用龙坂片区成熟产业资源,向南及时洞察和分享福田CBD行政金融资源,打造千亿级的深圳北总部基地和深圳北金融中心。
人工智能产业核心区:以富士康片区为核心,建设以智能硬件、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AI重点实验室和产业,打造人工智能产业核心区,并协同坂雪岗科技城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
未来产业集聚区:以观澜高新园未来产业集聚区和九龙山产学研片区为依托,重点布局生命健康、智能装备制造等未来产业,促进基因工程和健康保障相关领域的源头创新及其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打造生命健康和智能制造未来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部经济集聚区和自主创新基地。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