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力争到2020年,培育1~2个前沿新材料产业,初步形成产业集聚,并不断加强集成电路、汽车、航空、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集群关键材料的配套能力,实现钢铁和石化基础材料工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上海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
12月13日,以“新材料、新技术、新发展”为主题的2018G60科创走廊·青春松江新材料产业发展论坛在上海举办。本次论坛聚焦新材料产业,为上海新材料产业提供从产业政策到资本、技术及人才的全方位资源对接平台。
上海市经信委新材料处副处长蒋小红介绍,我国新材料产业还处在培育阶段,“十三五”以来,上海市新材料产业保持稳步发展,目前全市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共547家。截至2018年6月底,全市新材料总产值1285.6亿元,占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25.4%。
上海市经信委新材料处马璐瑶介绍说,在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上,上海出台落实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制定并实施上海市特色首批次专项支持政策,相关办法已经于2017年10月正式发布实施。今年上海首批次专项支持项目主要聚焦重点产业和重大工程配套“卡脖子”的材料,以及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突破的项目等。在工业强基关键基础材料专题上,重点支持海洋工程用高强钢、石墨烯及复合材料、柔性显示和集成电路用关键基础材料、新能源汽车及轻量化材料、航空配套材料等重点方向,政府专项支持资金最高可达2000万元。此外,其他支持政策还包括产业技术创新、重点技术改造等。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吴金城表示,近年来上海市通过出台专项政策,综合支持新材料产业迅速发展,有望提前实现“十三五”年产值2500亿元的目标。